“挑战杯”决赛归来话创新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软件学院1999级本科生伍宽、赵申提交的作品“游泳池比赛自动计时计分系统”获得三等奖。两位同学在参赛期间,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对创新实践活动有了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以下是他们参赛归来撰写的总结。

 

 

 =========================================================================

 参加第八届全国大“挑战杯”决赛总结

 

 伍宽、赵申

 (2003年12月5日)

 

 2003年11月17日至11月24日,我们一行6人代表南开大学参加了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软件学院1999级伍宽、赵申携带作品“游泳池自动计时计分系统”参加决赛。本次参赛,感触良多,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挑战杯”的确是一个很值得参加的比赛

 1、 参赛的作品水平都比较高

 “挑战杯”是由各个学校在校内进行竞赛,选出作品之后参加省级的比赛,再然后将优秀作品送到北京进行遴选,最后的作品将进行最终决赛。一方面,这些作品都是几层选拔上来的;第二方面,“挑战杯”表面上是学生课余科技作品竞赛,实际上却是各个学校学生科研实力的比拼。整个挑战杯有2/3以上的作品是学生实际的研究课题,或者有学生参与的教授的项目,直接拿过来进行参赛。比如国防科技大学的“蛇行机器人”,是国家的重点攻关课题,还有北华大学的“气动蠕动式缆索机器人”等,所以,参赛作品大多都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另外很多作品的内容已经在国际上有相关的论文发表,如我校易龙同学的论文“分子信息存储材料”,已经在国际高水平的刊物上发表(影响因子3.0),不少学校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推荐,比如中国科技大学的几个作品都有相关院士的推荐词。这样,参赛的作品不止是体现某一个学生的能力,更多却反应了所在学校的科研水平、条件、实力。再有,因为“挑战杯”强调创新和先进,这样的评选标准也使得最终参加了决赛作品的水平不低。“挑战杯”已成为各个学校展示科研力量的平台。所以,即使是我专业所在的信息技术类,大量的作品我也就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能有什么用处,实现的技术和背景很多我都是闻所未闻,大开眼界之余,也感到自己水平的不足,还需要大量的学习。

 2、 本次参赛大大的开阔了眼界和思路

 参赛所见到的作品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的所有方面,除了了解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东西以外,有大量的作品以非常巧妙甚至不可思议的思路,解决了很实际的问题。本次获得特等奖的清华大学的Raid-M高性能磁盘阵列,不像通常的Raid采用若干磁盘直线排列起来,而是将磁盘组成了一个5×2的二维阵列,另外,他将这些磁盘和几个网卡统一管理起来,让网卡和磁盘之间并行的数据传输,这样来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并且十分的廉价,全套硬件才2万元人民币。这套系统实际上很多院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有能力做,但是这个思路却是难得的。还有复旦大学的“手持式荧光棒”,是很让我感到震惊的作品,他的荧光棒能够在晃动时显示预置的图画或者文字,相当的奇妙,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办法测定当前的晃动的加速度来确定荧光棒处于什么位置,然后控制棒上的一排发光二极管,在哪个位置那些二极管应该点亮就是预置的图形或者文字。这是一个极具有使用价值,也是极好的思路,为这个我想了好几天:为什么我就没有想不到这个简单的实现思路。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感觉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和见识了很多的思路之后,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很多的不同。

 3、 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相当有价值

 参赛的毕竟都是年轻人,热情洋溢而又充满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参赛选手之间都有很多的交流。一般每一个展位前的观众有近一半是穿着参赛服的选手。比如我,就在每一个展位前面去过两次以上。碰上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就跟作者进行讨论,大家也都没有保留,充分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意见,各个会场气氛都相当的好。我跟一些作者有时候讨论很深入,他们完完全全的告诉我他们作品的思路、原理、实现方法,连源代码都拿出来了。这样在一起讨论、提意见和想法对大家都是有利的,参观者和作者都能学习到很多,参观者好比上了一堂课,另外我就见到了好几个作者表示收获很大,回去以后要参照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改进。期间大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二、“挑战杯”凸现了宣传的重要和其效用。

 1、作品和学校的宣传

 基本上每一个展位有准备了精美的彩页来介绍作品,很多是一个学校的所有作品做成一个小册子。很可惜我们南开没有,这些小册子对于宣传他们的产品起了极大的作用,几乎每一个参观的人都手里捧着一叠。现场看作品毕竟太仓促,很多就需要在后来慢慢的仔细的分析揣摩这些材料。很多册子上不止是作品,还大篇幅的介绍了作者的学校情况,比如复旦大学印制了1000分小册子,外层都是复旦大学的介绍,里面很多夹页就是一个个作品的情况。宣传力度相当的大,效果也相当的好,如果这不是比赛,而是商贸洽谈会之类的,所产生的效益就不可估量了。

 2、学校知名度的影响

 往往一个学校只要有几件比较突出的作品,参观者马上对这个学校产生浓厚的兴趣,参加挑战杯我知道了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师范等,他们都有很优秀的作品,另外他们作品的宣传材料上都有大篇幅的学校介绍,参观者也会详细的去阅读。因为挑战杯本身就云集了全国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和很多专家,很多学校知名度和别人对他的了解一下就上去了。就算是南开大学,都知道化学强,但是也正是连续两届拿到了化工类的特等奖,我们自己也才知道是真正的强。这也是很多学校不惜血本在挑战杯上投入的原因。东道主华南理工大学本身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在今年取得较大发展,而通过举办这次挑战杯决赛,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1、应该继续鼓励课外的创新实践和科研

 要参赛获得好得成绩,作品的水平还是第一重要的。课余做的好作品->参加比赛->得到成绩和鼓励以及开阔视野->做出更好的作品,这样的良性循环能让我们不断的进取。另外,好的作品大多都是有相关的资金和条件甚至政策支持的,很多作品造价都是几万,上十万,需要大量的试验设备,很多参赛的本科选手都已经保送了研究生。所以,创造环境和提供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作品上,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争取更多的参与这样高水平的比赛

 无论参赛的结果如何,对于参赛选手、参赛学校都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不止是挑战杯,其他的各方面的竞赛也应该多多的参与,这方面的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3、注意组织、包装和宣传

 要想在“挑战杯”上成功,出了作品本身外,赛前和过程中的组织工作相当的繁琐,需要筹备好几个月,当然有过经验的话能大大的节省时间和精力。作品的包装和宣传也许不能将作品提升一个档次,但是却能使其在相同档次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宣传的小册子,清晰明了的几句话等,这些包装和宣传上的水平对作品价值的体现是很重要的。

 


FaLang translation system by Fabo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