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7日出版的《南开大学报》上,刊登软件学院院长黄亚楼教授撰写的文章“创造条件,锻造英才 ---微软“创新杯”软件大赛获奖后的思考”。
 
 ==============================================================================
 
 
 创造条件 锻造英才
 ---微软“创新杯”软件大赛获奖后的思考
 
 
 编者按 今年9月,在全国微软“创新杯”软件大赛上,由黄亚楼教授指导的4名同学开发的“DJ梦工厂”获得了比赛第一名。这是我校学生在全国性重要的计算机赛事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总结学生创新实践方面的经验,形成一些可供学习的、规律性的东西,推动我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持续发展,比竞赛获奖本身的意义更大。为此,软件学院院长黄亚楼教授接受本报稿约,在繁忙的工作中亲自撰写了《创造条件,锻造英才》的文章。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提出“树立学生中心的观念”,提出要“舍得把我们的精力、经费用在学生身上”。文章剖析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常有的负面心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一切活动,在参与中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不骄不躁地将自己塑造成高素质人才。希望读者从中得到启迪。
 
 
 
 
  2003年9月,在微软“创新杯”软件大赛上,南开大学代表队获得了NET专题比赛全国第一名。这是有史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性重要的计算机竞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思考夺冠之路,有些想法提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树立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习、成长
 
 
  在过去多年中,我校学生多次参加过全国性的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竞赛,每每成绩不如人意。影响成绩的因素之一是我们的学生缺少竞争意识和能力。要想使同学们每临大赛能够不慌不乱沉着应战,不断取得好成绩,就要培养学生精心备战、平和应战、反省再战的强烈竞争意识。要战胜对手,要保持高度的清醒,要保持充分的警惕。
 
 
  二、创造条件,把学生优秀的潜质有形地展示出来
 
 
  我校的学生是优秀的,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我们所言的优秀更多的是从入学成绩的角度、从他们的基本素质角度谈。而如何把学生优秀的潜质有形地展示出来,还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机会,给予他们环境条件的支持,给予手把手的指导。
 
 
  为此,院系领导、教师以及我们的职能部门要树立学生中心的观念,舍得把我们的精力、经费用在学生身上。作为院系领导,我一向支持学生活动。1999年我任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主任,曾组织了两只队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当时我们把JAVA中心、学院办公室腾出来给学生备战用。同时,我们首次采取多名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方法。结果在多年不参加竞赛的情况下,那次我们的选手一举夺得全国一等奖。参加指导的教师最后只有1人缀名为指导教师,但大家没有怨言 。
 
 
  2002年软件学院初建,学院就拿出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建立基地。这个基地孵化出诸多成果:2002年组织两队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灭火大赛,我们给学生配备专用房间、专用计算机,购置机器人系统,派教师指导,两队学生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2003年全国挑战杯大赛中伍宽、赵申的游泳池比赛计时计分系统入围,华为科技节我院多份学生作品入围获奖。多名同学利用基地开展企业公司项目,如我校2003届本科生创建易步公司时,充分利用了该基地。作为教师,我们愿意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予指导。
 
 
  多年来,我的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不断吸纳本科生进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给予他们鼓励,指导他们参与项目,参加竞赛。 “电子书城”、“机器人灭火”、“DJ梦工厂”等软件开发项目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今年微软“创新杯”软件大赛参赛之日,实验室、软件学院还为他们提供了3台笔记本、1台投影仪、 音响和网络设备等。
 
 
  三、创新的目的是探索、形成规律
 
 
  本次微软软件比赛命名为“创新杯”,显现出微软对创新的重视。同样,我们日常工作中对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也非常重视。如果我们工作努力,技术精湛,做出的软件功能齐全,性能十分良好,可我们所设计开发的系统是一个业已存在、广泛使用的系统,那我们的工作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本次竞赛,学生的选题几经变换才确定下来,一个立意新颖的选题一下子把大家抓住了。
 
 
  但是,在对队员进行指导时,我特别强调,创新是要求新的发展空间,创新是要求新的解决途径。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创新不是目的。我们一方面把创新界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建立在牢固的知识、技术基础上,另一方面,创新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以为大家借鉴、学习的东西,在更大范围推广,在更深层次拓展。
 
 
  四、加强实践,增长才干,打消学生的自负与自卑
 
 
  理论,是人类实践活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要教育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
 
 
  面对社会实践,我们的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自负或自卑。很多时候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与自负本质上是一样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缺少实践。因为缺少实践,学生怀疑自己到底能干什么,看别人做的事情感觉高不可攀。可是自己去做了,就会发现同样是可以做成的,同样可以做好。因为缺少实践,同学往往又看不起一些事情,认为很简单。自己真正去做了,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
 
 
  本次参加微软创新杯竞赛的4名同学过去并没有参加过竞赛,报名时几个人都比较犹豫,缺少信心。我给他们的劝告是“谁做谁会,谁做谁才能成为专家”。参赛中,他们还是有一些反复,我的劝告是“一分付出,没有一分收获,只有十分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经过了整个过程,他们学到很多知识、技术,学会了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的方法。竞赛后,学生们回顾整个参赛经过,感到积极实践、努力去做的重要性。
 
 
  参赛获得全国第一,几位选手十分高兴。回到学校后,各方面都为他们取得的荣誉感到高兴,很多单位请他们讲参赛的经过、体会。慢慢地有些队员产生了自负情绪。我因为参加对其他软件学院的评估和准备教育部对我们软件学院的评估,一直没有与学生们见面。直到10月16日才抽出时间与队员谈话,谈话的主题只有一个:希望他们降降温,冷静下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比赛获得第一并不能表示我们就是最好的了,今天获得第一并不表示今后我们还能得到第一。我们还要为到国际上参赛作准备,为访问微软公司总部作准备。几名同学很快稳下心来,能够心态平和地对待获奖,并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和工作了。(软件学院院长 黄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