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南开园,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而陌生,两年中三次到此,不同的身份,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感受,相同的景物。驻足总理碑前,思绪万千。去年此时,还无知地嘲笑别人在那呼喊“我是爱南开的”,更不屑于别人对此流连忘返;一年后,当自己真正成了这里的一员,再次站在总理像前,却再也忍不住地热泪盈眶。想到自己从此会和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联系在一起,仿佛置身梦中,静默中仿佛又听到了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呐喊, 感受到了张伯苓校长为兴办教育而奔走八方,呼告社会的热忱与执着,陈省身先生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从容与乐观……无须借用任何华丽的词藻去赞美,因为她内在的凝重与纯美;无须借用任何优美的歌声去歌唱,因为她处处谱写了乐章。
在新鲜与新奇中开始了新生开学典礼,当“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歌声响起时,不禁为它豪迈昂扬又不失悦耳动听的旋律所触动,年轻欢快又不失悠远稳重的曲风所感染,为它宣扬的 “日新月异”的进取精神而感动,也为它提倡“智仁勇真纯美”兼备的教育方针而赞叹,更为它实施“文质彬彬”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诚服,而今以后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与我相关,因为我是新南开人了。
感动总是无处不在。当我为沉重的包裹犯愁的时候,不相识的南开人热情地帮忙;当我为众多的路口抉择迷惑的时候,不相识的南开人耐心的指路;当我为孤单的心情烦恼的时候,不相识的南开人真诚的在微笑;最为感动的是院长及教学办主任在百忙之中来到宿舍看望我们,感动于学院领导的关怀,更感动南开教师的亲切和细心,他们让我懂得我们不是孤单的,我们是南开的一员,是软件学院家庭的一员。置身南开校园中,感受着八十几载的风风雨雨中她保持的沉稳与典雅,繁华喧嚣的都市之中她独享的静谧与安详,历史的风口浪尖中她不变的从容与豁达。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人会怀疑她所担负的厚重的历史责任,更没有人置疑她未来的辉煌。
而我的学院——南开软件学院像南开大学一样,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首批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它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实用应用复合先进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了先进的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践、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成立的短短的四年得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骄傲又刮目相看的成绩: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2005年挑战杯天津市一个特等奖五个一等奖;2006年6月学院本科生在8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微软全球嵌入式大赛总决赛前30名,参赛队伍得到微软全程资助到美国参加了最终决赛;2006年8月8日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获得全国三等奖;2003、2005连续两届全国挑战杯上,软件学院本科生都有作品入围赛,获得嘉奖;由黄亚楼院长指导的博士生获得第七届“微软学者”奖,第八届“微软学者”奖;微软亚洲研究院主办的2003年“创新杯”软件开发大赛冠军……
有人说软件学院的快速发展是个奇迹,但我认为这不是奇迹,像哲学里说的每件事情的出现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在这里我看到了知识渊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亲切待人的老师,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为软件学院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也看到了奋发向上、力争上游、扎扎实实、不断成长的学生,感受到了他们为软件学院的成长做出的努力。四年的辛勤播种,四年的精心耕耘,软件学院收获硕果的同时也在前进。幸运的是,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和我们的软件学院一起成长,为我们年轻却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软件学院而努力,为软件学院的目标——培养高素质的软件人才而努力,尽管感觉自己渺小得如新开湖的一滴水,但是我相信在软件学院大师们的谆谆教导下,一滴水也会发出它的光芒。 年轻却不张扬,硕果累累却不骄傲,谦虚好学,自强不息,斗志昂扬,坚持不懈这就是软件学院弘扬的精神,也是巍巍的南开精神。“路虽远,行则必至”,软件学院的理想依旧远大,软件学院的步伐依旧坚定,软件学院的师生们依旧朴实沉稳。
在喧嚣、浮躁的社会,在软件行业不景气的中国,软件学院秉承张伯苓校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为南开的发展,国家软件行业的发展默默地奉献。它的发展速度、它的潜力、它的师资力量、它的设施条件还有什么让我们怀疑的呢?我选择,我喜欢。每一个选择软件学院的人都用心血在建设它。
有梦的地方就是天堂,软件学院的天空聚集了一群有梦想的人,正是他们剪辑着软件学院成长的每一个片断,演绎着软件学院发展的每一个情节,导演着软件学院腾飞中每一部剧作。
软件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