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软件学院科研团队总体介绍

发布日期:2025-04-11 浏览量:


软件学院构建了涵盖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领域软件工程与工业软件等完整学科体系的科研架构,形成了软件体验与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具身智能与无人系统、智能计算与工业软件、基础软件与信息安全、智能理论与IT运维等六个研究方向。现建有天津市软件体验与人机交互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操作系统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vivo软件体验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十四五"期间累计科研经费到账4800余万元,新增立项100余项,在CCF A/B类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8项并实现成果转化17项。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及三等奖1项。

软件体验与人机交互方向,学术带头人张海宁教授担任天津市软件体验与人机交互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在软件工程领域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其曾担任苹果公司美国软件开发总监及大中华区工程研究院院长,管理过数百人规模的软件开发团队。

智能计算与工业软件方向,学术带头人张玉志教授历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共创软件联盟理事长及深圳市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会会长。研究团队聚焦破解我国人工智能算力领域"卡脖子"难题,针对主流深度学习框架仅适配国外硬件、难以支持国产加速硬件的现状,主持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围绕异构计算、分布式并行计算及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展开技术攻关,成功研发面向新一代超级计算系统的"智能计算软件平台"。该平台已实现对TensorFlow、PyTorch、MXNet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的国产E级超算平台支持,有效拓展了国产硬件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应用范围,荣获202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方向,学术带头人田军教授曾任碧德科技首席科学家、BDE Technology Inc首席科学家,现任国际蓝牙联盟技术架构审核理事会理事,兼任通信委员会和低功耗委员会委员,主持过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

基础软件与信息安全方向,学术带头人高铁杠教授主持开展多媒体取证识别技术、图像取证识别技术等系列研究,在Information Fusion、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9篇,获202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连续六年入选爱思唯尔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智能理论与IT运维方向,研究团队着力攻克大规模IT系统运维难题,实现智能化故障检测、诊断、定位、处置与预测等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已在中国移动、华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微软、eBay、快手、蚂蚁集团、中兴等国内外顶尖企业完成部署应用,累计在CCF A/B类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团队不仅斩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四度摘得软件可靠性领域旗舰会议ISSRE(CCF B类会议)最佳论文奖,创该会议35年历史中同一单位获奖次数最高纪录。